【立己·悦读】品读经典 修身立己达人——向教育家孔子学习主题活动之道法学科读书心得分享

作者:教师发展中心   责编:教师发展中心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3-11

【立己·悦读】品读经典 修身立己达人——向教育家孔子学习主题活动之道法学科读书心得分享

2022年伊始,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开展了以“品读经典  修身立己达人”为主题的阅读分享活动。以至圣先师孔子为榜样,通过自读理解、内化提升、交流分享、躬身践行,以此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,达到能力作风全面提升。以名著智慧培植厚德,打造“立人”终身学习型教师群体,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养。近期,我们将陆续推出各备课组教师的读书分享。今天分享是的道法学科的读书心得。 秉承“立人教育”办学理念,我校启动“向教育家孔子学习”读书活动。孔子一代宗师,万世师表,他的教育理念、教育内容、教育方法、师生关系等,在经历了2000年的磨砺和洗礼之后,仍显得睿智而可贵。道法学科犹如精神灯塔,肩负新时代立德树人、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。道法学科组老师在“名言分享”“ 智慧碰撞”“经典诵读”多个读书活动中,进一步领略了孔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,教育初心在孔文化的洗礼中更加坚定而高效!

李翠玉

李翠玉老师阅读《论语》后发现,孔子给学生上课与今天的课堂完全不一样。今天的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讲,学生在座位上听,互动环节少,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。可是孔子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方式却采取了问答或者讨论的形式,学生们可以随时参与其中。在这种一问一答、耳听口述之中,每一个人的思维都异常活跃。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。道法课堂要关注学生,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,让学生畅所欲言,勇敢表达。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,帮助学生思考;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,反问教师。反复辩诘,道理至明。真正做到课堂源于生活,用课堂指导生活。当孩子可以在课堂找到共鸣,找到学习的影子时,学习就不再枯燥,而是如沐春风,其乐融融。 

张莉娜

张利娜老师假期里重拾《论语》,每读一遍,总会有不同的感触。其中感触最深的即教师的“仁恕”。作为道法学科的老师,更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,关爱学生,帮助学生健康成长。张老师还认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,每天接触各种性格鲜明的学生,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,过分苛责或训斥,只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,它远不及宽恕的力量那么恒久伟大。学会了宽恕,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,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。因此,在工作中,教师应多一些宽容和理解,多一些赞扬和鼓励,多一些尊重和理解。 

宋文丽

宋文丽老师诵读了《论语•里仁》,对至圣先师孔子关“德”的至理名言感悟颇深。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直译过来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,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。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: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,没有好的身体是废品,而没有好的道德那就是危险品。知识、身体和品德这三样,对一个人而言自然哪样都不可或缺,但相较次品、废品,危险品的危害更甚,道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。所以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,把“五育并举,立人至上”作为我们的育人目标,始终将“德”放在首位,把对“人”的培养放在首位。 

魏

魏其好老师通过阅读感受到孔子不再是有威严、遥不可及的圣贤,而是平易近人、传递朴素生活态度的老人;《论语》不再是长在高山上可仰望而不可触及的“劲松”,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。作为有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,魏老师眼中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、未来可期的天使,这与孔子“君子不器”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。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,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。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,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地发展。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,他后来收门徒三千,有教无类,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。 
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”我们道法学科组要进一步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、掌握教育规律、熟练教学技能、更新教育观念、提高道法课堂教学质量,为学生埋下一颗爱国、爱党的种子,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,夯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的理想信念。


图文:教师发展中心

版权所有: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

地址:郑州市西里路53号 电话:0371-66226077

Copyright ©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0019805号

微信公众号